• 企业文化中的群体盲思现象

    Posted on 5月 10, 2012 by in 文化观点

    比较喜欢《心理学与生活》中的故事,将故事“群体如何影响决策”的要点分享给大家:

    想像一下你刚刚与一帮朋友看了一场电影。虽说你觉得电影“好”,但电影观后感讨论将近结束时,你发现你自己也接受了这样的说法 – 该电影是“难以置信的垃圾。”

    小组讨论使自己的看法发生改变,这种变化是否典型呢?群体决策是否始终与个人的判断不同呢?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学者总结认为,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有两个方面:群体极化和群体盲思。

     

    与群体成员单独决策相比,群体倾向于做出比较极端的决策。

    例如,假定你要求参与电影观后感讨论的每名成员都对电影提交一个态度评定;接下来,作为一个群体,你同意某个价值判断,以反映你们群体的态度。如果群体的评定比个人评定平均要极端一些,那么就是极化的例子。

    群体极化倾向于使得一个群体更加谨慎或者更加冒险,这取决于群体初始的倾向。

    如果你和你的朋友们分别有一些微小的理由不喜欢某个电影,所有理由汇集在一起,就有足够的证据让你觉得你实际上很不喜欢该电影。

    另一方面,群体成员极力将群体的观念表达得比群体真实的感受还要极端一些,以获得同伴的关注。

    这样一来,如果你得出每个人都不大喜欢某部电影的结论,你就会试图表达更极端的观点,以显示出自己的机敏。如果群体里的每个人都试图以同样的方式来获得群体的敬重,那么极化就不可避免。

     

    推而广之,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存在一种更为普遍的群体盲思的思维模式,群体极化只是这种思维模式的一种结果。

    群体盲思这一术语,用以指决策群体具有过滤掉不中意的观点使其保持一致,尤其是让它与领导的见解一致的倾向。

    1960年美国入侵古巴,总统肯尼迪就使用了群体盲思的策略。这次灾难性的入侵是肯尼迪总统召集完内阁会议之后下达的命令。在这次会议上,反对意见被总统的顾问们忽略或者压制住了,顾问们急于发起进攻。

    凝聚力高、脱离专家、领导精心操纵的群体很可能做出群体盲思决策。

    当群体有一种集体愿望,想保持一种共同的正面群体观的时候,特别容易陷入群体盲思。群体成员必须清楚,有异议往往能改善决策的质量,尽管它从表面上看可能影响群体的正面感受。

     

    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群体极化”和“群体盲思”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在中国以层级性管理为主的企业文化中更是如此。

    欲做出有效决策,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就需要克服“群体极化”和“群体盲思”思维。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一些措施可以减少“群体极化”和“群体盲思”带来的风险:

    .没有有效的反对意见,暂时搁置提案(不做决策)
    .从正、反两方面收集与决策相关的数据,对比后做出决策
    .采用“六帽子思考法”,整个团队从正方数据、反方数据、警示批评、直觉、创意、思维节奏控制六个角度来收集意见,为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易行知文化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李朝晖

    首发:企业文化大学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